All about Zone 2 Training

关于 Zone 2 训练的所有信息

了解 2 区训练:增强耐力和改善健康的关键

2 区训练已成为健身界的热门词汇,这是有原因的。它是耐力训练的基石,为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带来诸多好处。但 2 区训练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要将其纳入日常训练中?让我们深入 2 区的世界,揭开它的秘密。

什么是 2 区训练?

区域 2 是一个特定的心率区域,通常为最大心率的 60-70%。在这个区域进行的训练通常被称为“有氧基础训练”,因为它主要使用有氧能量系统。这意味着您的身体正在有效地利用氧气来产生能量,这对于长时间、低强度的锻炼至关重要。

要确定您的第 2 区心率,您可以使用以下公式:

区域 2 心率 = (最大心率 − 静息心率) × 0.6 至 0.7 + 静息心率。

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测量,请考虑在锻炼期间使用心率监测器。

2 区训练背后的科学

2 区训练侧重于提高身体利用脂肪作为主要燃料来源的能力。在低强度锻炼期间,身体更多地依赖脂肪氧化而不是糖原储存。这种转变增强了代谢灵活性,让您能够坚持更长时间而不感到疲劳。

此外,2 区训练可提高线粒体的密度和效率。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“发电厂”,在能量产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线粒体效率越高,能量产生效果越好,从而意味着耐力和表现力的提高。

2 区训练的好处

  1. 提高耐力:定期进行 2 区训练可以建立强大的有氧基础,这对于跑步、骑自行车和游泳等耐力运动至关重要。它可以让您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的速度。
  2. 增强脂肪代谢:通过在第 2 区训练,您的身体可以更有效地燃烧脂肪作为能量来源,这对体重管理和整体健康有益。
  3. 增加线粒体密度:如前所述,第 2 区训练可提高线粒体的数量和效率,从而提高能量的生产和利用率。
  4. 降低过度训练的风险:区域 2 的锻炼强度较低,与高强度训练相比,可降低受伤和过度训练的风险。这使其适合所有健身水平的人。
  5. 心血管健康:持续进行 2 区训练可增强心脏功能、改善血液循环,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  6. 恢复和缓解压力:区域 2 中的低强度锻炼可促进肌肉血液流动并减少身体的整体压力,从而有助于恢复。

如何将 2 区训练纳入你的日常训练中

  1. 从热身开始:以 10-15 分钟的热身开始锻炼,以逐渐提高心率。
  2. 监测心率:使用心率监测器确保您处于区域 2 范围内。这对于获得此训练区的好处至关重要。例如,如果您正在跑步并且心率超过区域 2 限制,则需要放慢速度,甚至在必要时步行。相信这个过程对您有用,即使您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做太多事情。
  3. 坚持是关键:每周进行 2-3 次 2 区训练,随着体能的提高逐渐增加训练时间。每次训练应持续 30-90 分钟。
  4. 混合起来:结合跑步、骑自行车、划船或游泳等各种活动,让您的锻炼更具吸引力并锻炼不同的肌肉群。
  5. 倾听身体的声音:注意锻炼期间和锻炼后身体的感觉。区域 2 训练应该感觉可控且可持续,而不是令人精疲力竭。大多数情况下,区域 2 锻炼的速度应让您在锻炼期间仍能进行交谈。

结论

2 区训练是锻炼耐力、改善代谢健康和提高整体体能的强大工具。无论您是在为耐力赛事进行训练,还是希望增强心血管健康,将 2 区锻炼纳入日常锻炼中都能带来显著的益处。所以,系好鞋带、戴上心率监测器,准备好体验 2 区训练的变革力量吧。您的身体会感谢您的!


参考

  1. Stellingwerff, T.、Spriet, LL 和 Watt, MJ (2006)。“接受耐力训练的男性在运动过程中的代谢灵活性。”《 应用生理学杂志》 ,100(1),186-195。
  2. Hood, DA (2001)。“运动诱发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机制。” 《应用生理学、营养学和代谢》,26(3),185-192。
  3. Seiler, S. 和 Kjerland, GO (2006)。“量化优秀耐力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分布:是否有证据表明存在‘最佳’分布?”《 斯堪的纳维亚运动医学与科学杂志》 ,16(1),49-56。
  4. Romijn, JA, Coyle, EF, Sidossis, LS, Gastaldelli, A., Horowitz, JF, Endert, E., & Wolfe, RR (1993)。“内源性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关系。”《 美国生理内分泌代谢杂志》 ,265(3),E380-E391。
  5. Mann, TN、Lamberts, RP 和 Lambert, MI (2013)。“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与高脂肪饮食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。”《 运动医学》 ,43(9),831-851。
  6. Lee, DC, Artero, EG, Sui, X., & Blair, SN (2010). “普通人群的死亡率趋势:心肺健康的重要性。”《 精神药理学杂志》 , 24(4_suppl), 27-35。
  7. Nieman, DC (1997)。“高强度运动后的免疫反应。” 《应用生理学杂志》 ,82(5),1385-1394。

← 较旧的帖子 较新的帖子 →